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

服务中国农村社区发展

热议杨改兰事件源于社会自身的恐慌

发布日期:2016-09-13 16:09:25  点击量:4445   信息来源:原创

作者:鲍振峰


甘肃省康乐县阿姑山村杨改兰杀害自己四个孩子并自杀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大多数人是认为她是因极度贫困的绝望才这么做而关注此事,少部分人从心理角度分析杨改兰这么做的原因,本文赞成后一种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认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是社会自身的恐慌。

杨改兰一家8口全都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夫妇年轻,根据亲戚村民描述,二人生存能力不十分强,但有完全劳动能力;父亲,52岁,生存能力一般,但有完全劳动能力;奶奶和4个幼儿无劳动能力。年总收入约36500元,人均纯收入约5200元,高于农村低保标准,也高于国家贫困线。

根据常识或根据收入与贫困线标准判断,杨改兰家并不算最贫困,不能将惨案归结于贫穷引起的绝望。

大众在看到新闻时往往按照以往的印象想象新闻本身。一看到甘肃、黄土高坡就想到极度干旱和极度贫穷,但根据报道和图片,当地的土地虽不算肥沃,但杨家的土地用来果腹问题不大,并不是最为干旱贫瘠的地区。

大众在看到新闻时往往按照自己的个人经验想象新闻本身。在大城市里的人根据自己苦逼工作还房贷的经验套在杨改兰身上,把她想象成蝼蚁。但是杨改兰生平没走出过他生活的乡镇,她没有智能手机,日常很少看电视,她不会奢望在县城甚至省城买房;庄稼的收成和丈夫外出打工足以满足温饱,家人没有重大疾病,她及家庭的负担仅在于将来孩子们的读书。

其他农村地区或有农村经验的人在看到杨改兰家被取消低保补助时第一判断是村干部、村霸或人缘好的村民夺去了好处,报道中提到杨家不热心与邻里打交道,只与家族内亲戚往来,与村民的关系平淡,但并无矛盾,村民关系远未到极度冷漠的地步;报道中也提到精准扶贫的相关名额被村干部的亲属占用,相信前往调查的国务院扶贫办会明察,但正如上文提到,杨家也确实不符合扶贫标准,不能归因于此。

杨改兰事件的根源因在于其家庭内部,杨家奶奶。杨改兰的丈夫小李是入赘女婿,根据村民描述,曾经见到杨奶奶扇小李几个耳光,而后者并没有反抗。村民眼中这对小夫妻性格温和,不与外人发生争执,在家里也平静,杨改兰和孩子死后不久,小李也自杀身亡。据介绍,杨家当家的不是中年杨父,也不是年轻夫妻,而是老年的奶奶;杨父性格懦弱,生存能力有限;杨母在生完杨改兰姐妹俩之后离家出走;巧合的是,杨奶奶还有个女儿也是自杀身亡。在报道中见到杨家住的房屋非常破旧,但当地村镇干部曾经多次游说杨家原址旧房改造,均因杨奶奶以不满意补偿款数额拒绝。在农村象征权利的唯一一台电视在杨奶奶房间。杨奶奶独宠最长的重外孙,相对冷落其他3个孩子。根据以上不能断定杨奶奶是个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的老太太,但可以断定杨家是极为保守和传统封闭的家庭。杨改兰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几乎是文盲;19岁就结婚,不久就有了孩子,承担着种地、家务、带孩子的大部分;使用的老年机里只存了几个近亲属的号码,极少与外界打交道,缺少基本的社会支持。以上这些都有可能与杨改兰走上绝路有关。

大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一个是自己想要的,比如权势、金钱,所以富豪和名流逸仕备受关注;另一个是与自己相像的,如果一个新闻仿佛是在说自己,那么将极大吸引观众。杨改兰这个事件正是第二种情况。“绝望”、“蝼蚁”是这个事件的引爆点,整个社会如此关注这个事件,影射的是极为可悲的社会心态。杨改兰及家人的死被牵强附会到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上,正是因为引起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人群、穷忙族和其他形形色色对自己失望、对社会不满的群体的共鸣。在杨改兰这种内向行为取向的人身上发生的是家庭悲剧,但如果发生在外向行为取向的人身上将会发生社会悲剧。

这个事件本身不具代表性,更多的只是家庭和个人心理原因造成,但能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影射的是失落的社会心态度和大众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恐慌。


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村促会观点。

责编邮箱:1521788769@qq.com

TAGS: 只是

如果您无法识别验证码,请点图片更换

通知公告

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圆满闭幕

论坛期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主任段应碧,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邵琪伟,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等高层领导,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洪远,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原院长周其仁等专家学者,与近8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村官、大学生村官以及55个少数民族村官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民族团结进步  创业创新共富”主题,为民族区域村庄发展、相互帮助共同致富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支招把脉,取得了丰硕成果。

联系电话:010-66110713    QQ:870143178    lcvlcv@sohu.com        京ICP备17045954号-1
联村传媒广告(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