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

服务中国农村社区发展

分享宝山经验 传承宝山精神

发布日期:2016-09-02 17:09:28  点击量:4822   信息来源:村促会

昔日的宝山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山高路又险,村穷人心散,姑娘留不住,光棍一大片,吃粮靠国家,花钱靠贷款”是其真实写照。如今的宝山基本实现集体壮大、生活宽裕、村貌优雅、村风和谐,被誉为“西部第一村”。“宝山人”成了光荣的身份,山区农村堪比欧洲田园,率先进入“全面小康”,创造了“西部神话”。2015年,村集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0亿元, 全村人均收入5.39万元,缴纳税收6052万元。与宝山村自然条件类似或更好的村庄数不胜数,却没能像宝山村一样发展起来。宝山人是如何把“荒山”“穷山”建成“金山”“宝山”,实现共同富裕的?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抱有共产主义理想的贾正方及党支部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使命感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这种情怀和精神支撑起宝山村人开山拓土、披荆斩棘。

一、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 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

宝山村人创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60-70年代初,开山造田,解决温饱;70-80年代开山挖矿、修筑水电,进入第二产业,形成财富积累;80年代开始,到域外修建水电、发展矿业,走出去,产业向外扩张;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旅游业和木业,产业转型,向更后端产业链转移。

宝山的第一次产业选择称不上选择,而是解决饥饿的要求。横断山脉与成都平原交界处,地貌褶皱、山石破碎,宝山人时代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但在全国学大寨风潮鼓舞下,经历过旧时期的党员贾正方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平整出700多亩田地。事业的第一步总是最为艰难,但当全村突然从饥饿中走出来时,一只眼失明、一只眼几近失明的贾正方才逐渐树立起威信。

巍峨的大山令宝山世代饥饿,但大山里也蕴藏了无尽宝藏,铜矿、石棉等矿产,以及丰富的水力资源。贾正方的双眼是在地质队开矿时受伤的,而地质队的经历让他对开采家乡地下资源更为敏感。宝山村不能预测未来30年中国经济急速增长对各种矿产和电力的需求,他们只是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冲着脱贫致富的梦想,这第二步棋幸运地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随着产业布局的丰盈,宝山村的发展空间逐渐饱和,村民们与外界接触也增多,宝山开始把眼光投向域外,到水力资源同样丰富的汶川县、茂县等地投资水电,在域外兴建林场,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外部性。

早在开山造田时期,贾正方就带领村民植树造林,修复大跃进时期毁坏的山体植被,当时更多是出于抵抗山洪和泥石流灾害考虑,而现在林木已参天,极高的负氧离子含量和怡人的生态吸引着只有70km距离的成都市区人们。宝山人民因势利导,开发山间瀑布、开采地下温泉,丰富观赏景观和度假体验。

宝山村的每次产业选择或发展转型能获得成功,都是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而每一次成功特别是在创业阶段都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其中带头人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意志起了关键作用。

二、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起关键作用

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提升集体凝聚力。村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党的建设作为核心来引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力量。

以科学管理为先导,不断调整优化发展战略。纵观宝山村发展历史,其主要特征是,在不同阶段,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断谋划符合时代特征、符合自身特点的战略“蓝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为用好各种重要机遇提前谋篇布局。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整合村内村外资源。通过三次创业,宝山村成功整合了村内村外资源,为宝山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股份制改革,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创业之初,宝山人就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传统农业拉不动美好生活的大车,从而坚定不移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共同富裕,共创共享发展成果。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后,更是十分注重维护集体的利益,在具体分配过程中注重处理好干部与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自力更生谋发展,不断探索奔小康。宝山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是宝山人几十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现实写照。宝山取得今天的成就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几十年几代人艰苦奋斗,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结果,是40多年来宝山人团结一致,不服输、不怕苦,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地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奋斗成果。

三、值得探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建议

发展投资并非一路坦途,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会设置障碍,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制造的困难会更复杂、更难处理。21世纪初,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宝山村开始将投资目光放到更远的新疆,但由于当地治安状况导致撤资,投资失败;投资越南的矿场也因为当局政府的腐败而关停。两次远征皆以失败告终,损失巨大,这给宝山的教训是,在投资前要对当地政治社会环境作充分了解,预估风险。

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乡村经济提高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宝山事业初创时期依靠的是老一辈极能吃苦、极能奋斗、团结一致的意志,二次创业在保持优良传统之上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如虎添翼,而在新时代,仅靠质朴的努力和实打实的资本已不能在开放的国际化市场经济浪潮中立于不败。新的生存环境要求村企及领导者同样具有高瞻远瞩的国际眼光、运筹帷幄的管理能力,对决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也有更高要求。

理清自身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勿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由于历史上长时间的贫穷落后,一些地区习惯性以发达地区的标准衡量自己,特别在物质形态方面,这是误导。乡村不可能在楼堂馆所、技术手段超过城市,这也不会令城市人趋之若鹜;乡村的优势在生态环境,在人居氛围,在精神气质,这些才会引起浮躁的城市人欣然向往、肃然起敬。正如宝山村贾正方及其同时代村民艰苦卓绝的奋斗事迹和意志是当前社会极为稀缺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质朴而高贵,对现代人有着独特的魅力。宝山村应当充分发掘和发扬这种精神财富。能引发人内心深处响应的不是目之所及的山水景观、浮于表面的愉悦体验,而是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

附宝山村风貌

迎宾桥

雾中山村

宝山民居

山泉湖泊

湖滨别墅

后山森林

宝山温泉度假酒店

太阳湾景区

作者:鲍振峰

责编邮箱:1521788769@qq.com

TAGS:

如果您无法识别验证码,请点图片更换

通知公告

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圆满闭幕

论坛期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主任段应碧,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邵琪伟,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等高层领导,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洪远,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原院长周其仁等专家学者,与近8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村官、大学生村官以及55个少数民族村官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民族团结进步  创业创新共富”主题,为民族区域村庄发展、相互帮助共同致富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支招把脉,取得了丰硕成果。

联系电话:010-66110713    QQ:870143178    lcvlcv@sohu.com        京ICP备17045954号-1
联村传媒广告(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